曹操为求得贤才,写下一首诗,开篇就是千古名句,人人会背
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
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此乃天下大势,也是历史规律。
西汉末年,王莽篡汉,建立新朝,推行改革,导致天下沸沸扬扬,烽烟四起,乱成一锅粥。最终是位面之子的刘秀,结束乱世,建立东汉,让天下重归一统。
一百多年后,东汉王朝又在外戚专权、党锢之祸、宦官干政之下摇摇欲坠,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又进入了兵荒马乱的军阀乱世之中。
风从虎,云从龙,乱世出英雄。东汉末年各路互相攻伐的诸侯军阀,最终以曹操的势力最大。
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,曹操都是奸诈、残忍、奸臣的形象,是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”大反派。
但回溯千年历史时光,站在客观角度上来看待,曹操性格上缺点确实很多,但却不能磨灭他在那个时代创下的功绩,也绝对称的上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之一了。
他精通兵法、治军严整,统一大半个中国;并且善于治理国家,提倡廉洁,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,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。
他还非常注重国家的文化建设,自己也是优秀的文化家。他写诗朴实无华、不尚藻饰,以感情深挚、气韵沉雄取胜,实力魅力皆超群,是“建安文学”当之无愧的领袖。
曹操知道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,所以很重视人才。他执政过程中,先后下了三次“求贤令”,无一不是变现他求贤如渴心情,唯才是举的方针。
他有一首经典之作,也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代表作《短歌行》,就展现了他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。
《短歌行》是汉乐府的旧题,属于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,曹操这首它实际上就是一首《求贤歌》。
虽然这首诗歌的篇幅看起来比较长,但我们可以按每8句来分段,最终分为四个部分来看。
首先,我们来看开篇八句。从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”到“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”。
这里我们只要抓住一个字眼,那就是“忧”。
曹操非常的忧愁,为什么呢?
他本来是在边喝酒边唱歌,但越喝越空虚了,因为他想到人这一生呀,就好像早晨的露水般短暂易逝,而他已经失去太多日子了,却又有太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。念及于此,本该开心的他不禁慨然长叹,心头始终有一种忧愁萦绕着,怎么才能暂时忘却这些烦忧呢?应该就只有“杜康酒”了。
但大家都知道举杯消愁也只是短暂性的,待醒来之后只会更愁,所以曹操想到能够彻底解决自己心中的忧愁,那便是求得贤才,建功立业,在有生之年能够不再荒废。
所以接下来从“青青子衿”到“鼓瑟吹笙”的八句,就是第二部分,表示对人才的渴望。
这八句曹操用了几个典故,首先是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″
原是女子日思夜想思念情郎,自己没去找他,还一直想情郎为什么不主动来我。
曹操应用这个典故,就能很好地体现出他那求贤若渴的心情。
言外之意是我每天为人才的事发愁,但我也不知道去哪找你们,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找我呢?”
其次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"同样出自《诗经》,所表达的是宾主欢宴的情景。
曹操用在这里就是告诉天下的贤才,你们只管来找我,只要是人才,我都会以礼相待,重视于你。
“明明如月”到“心念旧恩”就是第三部分了,也是和前面两部分互相照应的。
“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;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”;
照应的是我心中缺少人才的愁呀,实在太多了根本无法排解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人才投奔我,那就好了,我就从忧愁中解脱了。
“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″;
来吧,天下的贤才们,不要担心你我距离遥远,你们走过遥远的道路,克服重重屏障来到我的身边,我一定屈尊相从,在宴会一起促膝谈心,开怀畅饮。
最后八句,即第四部分。
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
我知道天下还有很多贤才在歧路徘徊,茫然无所依归,就像深夜中的乌鹊,还找不到栖息之地。
于是,曹操再次对天下贤才表达出自己的心意,发出自己的呼唤:"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"
他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,也也会犹如大海不辞涓流,高山不弃土石一样,唯才是举,礼贤下士。
最后周公自励,号召天下贤才来归,开创一个"天下归心"的大好局面,尽可能减少让天下人的忧愁。
这四句诗曹操用高山大海来比喻自己,用孔子心目中的圣人周公来比喻自己,气魄宏伟,感情充沛,表现出要一统天下,济国安民的的雄心和进取精神。
只是可惜,曹操并没有活到一统天下的那一天。
但他这首以“求贤”为主题,寄托了一统天下愿望的诗,具有高度艺术性,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在千年后的今天,仍是传唱不衰。
END
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